iT邦幫忙

2023 iThome 鐵人賽

DAY 1
1
IT管理

轉職PM在IT業的生存之道系列 第 1

隔行如隔山,從專案助理重啟職涯——小白兔怎麼決定跳入IT叢林轉職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「專案」是一個非例行性、在一段時間內有限度需實現特定目標的任務。

回想跨業轉職的規劃過程,就跟寫「專案計畫書」一樣,而「轉職」就是我的「專案目標」。
就用與計畫書相似的語序,從前言、目標、範圍等各面向介紹來開啟這次鐵人賽的序幕。

轉職緣起

計畫書總有個緣起開頭,我的轉職故事是從上一份工作弄垮身體健康開始。
在長時間高強度的熬夜趕工下時常感冒過敏,累積疲勞後竟然年紀輕輕就得了帶狀疱疹,還曾經因為肌肉過度緊繃頭痛到嘔吐送醫被扎了2針肌肉鬆弛劑。
壓倒我的最後一根稻草,是過勞讓我遲鈍避不開一個小小落差不到5公分的路緣石,來不及反應被絆倒導致手腳都嚴重扭傷。
摔倒在地痛得頭暈目眩,那瞬間我徹底認知到自己不適合這份工作、應該換一種生活方式。
階段的結束往往也宣告著新的開始。
一位毫無資訊基礎的設計師,邁向IT產業轉職的序章就此拉開。

轉職目標是IT產業

「設計師vs資訊管理」
常有人問我這2個看起來距離感十足的專業,我是怎麼想跨足過來的。
對我個人來說,兩者的距離感可能沒有提問者想像來的大。
畢竟電腦繪圖還是需要接觸資訊一角,例如從安裝繪圖軟體開始、渲染效果圖的速度和筆電規格息息相關、資料要記得備份不然畫了幾個月的圖檔可能報銷⋯⋯加上我是之前公司年紀最小的成員,種種電腦疑難雜症在花錢找資訊公司前,都會先交給我研究研究,所以「資訊」對我來說並不是高高在上很有距離的事物。
家人也恰好在資訊業服務,所以從小耳濡目染聽業務、專案經理、工程師的奇聞趣事,好似聽鄰家故事一般親近。
確認想更換行業時,我將新、舊業做了「優劣比較」:

產業 資訊 設計
思考方式 注重理性邏輯 注中感性想像
爭議解決 技術等依據較具體 美觀等標準較抽象
工作節奏 任務明確容易切分任務段落 靈感思緒中斷容易消失所以不好拆分
成就感 KPI容易有感呈現 每個人美感不同不容易獲得肯定
以上「舊業」列舉出的是令我感到最窒息之處,確保自己想前進的方向無舊傷痛點,我才開始思考怎麼找到自己在IT業的定位。

活用SWOT分析認識到自己熱愛管理

確認了想跳進IT產界,但期望未來能擔任什麼「職務」的願景還有點模糊,於是開啟了「自我職涯SWOT分析」:

\ 內部(技能與特質) 外部(未來發展性)
有利 Strengths優勢 Opportunities機會
不利 Weakness劣勢 Threats威脅
以我自身來說SWOT分別思考了:
【Strengths優勢】設計的「規劃」原本就是強項、具備美感強迫症、好奇喜歡什麼都學、文書技能不錯
【Opportunities機會】有升遷管理的期許,希望是入門後可快速攀升的職務
【Weakness劣勢】缺乏資訊專業
【Threats威脅】須選擇AI襲來後無法被輕易取代的職務
於是思索一番後結論出爐了:
我想先學學看一直很好奇的「程式語言」,如果沒工程師天份,至少可以和工程師溝通來做「專案管理」。

制定執行計畫

萬事起頭難,擬定計畫後可按表操課會比較安心。
當時我安排的3大重點任務依序為:

  1. 報名Java轉職課程(學習新知順便和老師打聽業界資訊)
  2. 修改履歷(轉職的履歷有夠難寫,寫不好根本拿不到面試)
  3. 求職面試(心理建設需充足,不讓面試官看出對新產業的不自信)
    細節容我後續再一一道來。
    總之有「計畫」就不容易偏離預設目標軌道,「計畫」是我很重要的定心丸。

小小結語

若我的經驗分享能為社會新鮮人、想轉職者提點迷津,或者讓跨部門職務更了解「專案管理」就再好不過了。
這次在朋友推坑下第一次參加了鐵人賽,期待未來的30天能為大家帶來有趣的交流。


下一篇
踏入IT產業的敲門磚——跨領域轉職的相關準備
系列文
轉職PM在IT業的生存之道30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